人都有惰性,碰到問題,總會用最快、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。最好有個標準答案,是以前人用過就有效的,這樣
就不用花腦筋去想。久了成為習慣,就不會去思考新的可能。
現代教育最大的問題,就在『標準答案』。
為了做評量的方便,為了表面的公平,標準答案就是最好的尺,最準的秤。
快又簡單,沒什麼討論空間,只有對與錯,一翻兩瞪眼。
當孩子習慣了一個問題, 一個標準答案,他就會停止尋找。
這就會發生如我最崇拜的 洪蘭 教授說的,當她先告訴學生舊的理論,然後再說舊的已經被新的理論修正或推翻,
這時學生會憤憤不平的塗掉剛剛抄的筆記,好像在對她抗議:『為什麼不直接講正確的答案?幹嘛找麻煩?』
如果你相信只有一個標準答案,你不只會停止尋找,在你有了一個標準答案,你就會停止思考。
就像兔子睡著了,只要牠不醒來,距離再短,永遠也到不了點。
張三搭火車,到站後步下火車,張三臉色發白。朋友李四來接他便問:
『你怎麼啦?不舒服嗎?』
『暈車,我每次搭火車,只要反方向靠背坐車,就暈的厲害!』
『那你為什麼不跟對面的人換座位呢?』李四說。
『我也想換啊,不過,我對面並沒有坐人啊!』
這是笑話嗎?不,它真實的發生在這個世界上,時時上演。
你知道日本東芝早年起家時,差點經營不善而關門,是什麼救了東芝?是『彩色電風扇』。
當年第一台電風扇,是黑色的。從此,每個公司生產的電風扇也是黑色的。1952年東芝也不例外,照樣生產
了一堆黑色的電扇。但銷售很差,競爭不過別家,公司有 7 萬名員工,想不出一個辦法,眼看公司陷入危機。
董事長石阪宣佈:
『誰能讓電扇打開銷路,就把公司 10%的股份給他。』
這時候,一個小職員向石阪建議,何不把電扇的外殼改成彩色的呢?
石阪因此開了董事會,大家都說這個建議很荒謬,後來石阪想說死馬當活馬醫,姑且一試。結果,彩色電扇
銷售奇佳,扭轉東芝的命運,東芝從此黑色人生變彩色。電扇改彩色有什麼了不起?對,因為標準是黑色的,
大家就不問青紅皂白,給他黑到底。
洪蘭教授說過一個她親身的經歷,她有一回坐火車,在月台剪票口,一個手撐拐杖的小兒麻痺症女孩,
因為沒帶證件而不准用殘障票,和收票員爭論起來。最後,火車來了,女孩只好悻悻然補票。
洪蘭對收票員說:
『你難道看不出她是個殘障者嗎?』
收票員很無奈的說:
『規定就是規定,沒有證件就不能打折,不然萬一被抓到我要自己賠。』
碰上又笨又勤快,真不知道誰無奈?
停止思考,就會腦筋死。問題他不會光自己死,還會把別人都弄死。我們常說人食古不化,其實古代就有好故事。
三國時,劉備統治蜀漢,酒要專賣,不准民間私釀。
有一天,他出來巡視,發現有個人家有釀酒的器具,便下令把那家人抓起來。在旁跟隨的簡雍便問劉備為何抓人?
劉備說:『他們有酒具,必有私釀,自然該抓。』
簡雍這時突然叫士兵把路邊一個人抓過來,說這人有罪。
劉備問:『他有何罪?』
簡雍答:『他犯淫罪。』
『怎麼說他犯淫罪,可有證據?』
『有,他有淫具。』
劉備聽了,哈哈一笑,把人全放了。
論語先進篇,子路問:『聽到事理,可以立刻去做嗎?』(聞斯行諸?)
子曰:『尚有父兄在,怎麼可以呢?』(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聞斯行之?)
冉有也問:『聽到事理,可以立刻去做嗎?』(聞斯行諸?)
子曰:『立刻去做。』(聞斯行之。)
公西華在旁邊聽糊塗了,問孔子為什麼沒有標準答案?
子曰:『冉有做事慢,所以催促;子路太性急,所以讓他緩一緩。』(求也退,故進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)
釋迦牟尼佛也碰過同樣的事。
有一次,佛陀的弟子問他,為什麼同一個問題,早上來問的人,跟傍晚來問的人,得到的卻是不同的答案呢?
聽說,佛陀指著太陽說:
『早上的太陽和下午的太陽,位置也不一樣啊!』
所以,食古未必不化,不化的吃什麼都不化。食今也不化。
留言列表